方本看法 FANG BEN VIEW
2022-04-11
合同约定解除权制度和附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均涉及“解除的条件(事由)”,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在司法实践中极易产生混淆,为了厘清两者异同,本文试做分析。一、概念辨析(一)合同约定解除规定于《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二款:“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约定解除的目的是防止违约导致合同履行陷入僵局,避免守约者损失扩大。...
2022-04-07
在《民法典总则篇司法解释》出台前我国立法对重大误解的规定较为笼统,其概念和适用标准并不清晰,且容易与欺诈和显失公平相混淆,在民事法律行为特别是民事合同中,由于当事人思维和认识存在差异,难免出现意思表示错误的情形,因此司法实践中涉及重大误解的案例数量不断增长,对重大误解的理论研究和司法适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民法典总则篇司法解释》的出台,对重大误解的概念、范围等进行了修改及解...
2022-04-05
【实例精粹】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743号基本案情2013年7月,某集团给吴某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权限为工程合同的洽谈、签订事宜。此后该集团中标后,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前,招标人根据吴某的申请,向该集团先行支付了预付工程款。该工程于9月正式开工后,某集团又多次根据吴某的申请,将相关款项汇入吴某指定的账户,并于10月与吴某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将该工程转包给吴某施工。同年8月...
2022-04-04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意思表示由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构成,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将会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影响。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对真意保留、戏谑行为、虚伪行为和隐藏行为分别进行了阐述(复习可点击:方本看法51:意思表示瑕疵之有意不真实——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方本看法53:意思表示瑕疵之有意不真实——虚伪行为与隐藏行为),本文我们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于虚伪行为与...
2022-04-02
一、概念引入 表见代理的基本含义为行为人无权代理,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依诚实信用原则使怠于履行其注意义务的本人直接承受无权代理行为的后果。 然而表见代理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是比较复杂的,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以及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的情形,也是多种多样的,... |